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模三大学生试题

时间:2017-04-18 11:49:37 质量管理学 我要投稿

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模(三)大学生试题

  质量管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商品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以下是由阳光网小编整理关于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模(三)大学生试题

  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题

  1、由于质量特性是人为变换的结果,因此我们所得到的或确定的质量特性实质上只是相对于顾客需要的一种代用特性。这种变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顾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 )

  2、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 √ )

  3、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是指外部的最终的顾客。 ( × )

  4、按照标准的约束力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 × )

  5、计量的准确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何时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 ( × )

  6、现场文明生产的5 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 ( ×)

  7、排列图是按重要性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 )

  8、控制过程就是把波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超出范围就要设法减少波动并及时报告,迟到的报告就有可能引起损失。 ( √ )

  9、要提高过程能力指数必须减少该过程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 × )

  10、 提高质量能带来全社会的效益,但是生产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因为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 (× )

  二、名词解释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 指挥和控制 组织的协调一致的 活动

  2、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 最高管理者 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3、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4、质量检验

  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一种活动。

  5、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就是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加工产品质量正常波动的经济幅度,通常用质量特性值分布的6倍标准偏差来表示,记为6σ

  三、简答题

  1、请简述产品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离不开人、设备、原材料、工艺操作方法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过程在质量管理中称为工程或工序。所谓工程质量(也叫工序质量),是指操作者、设备、原材料、工艺操作方法和生产环境等因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同时起作用所形成的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程度。由此可见,工程(或工序)质量决定产品质量。

  2、请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

  (1)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

  (2)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3)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

  (4)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

  (5)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3、请简述企业进行标杆学习的一般步骤。

  (1)、确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目标

  (2)、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与策略

  (3)、比较与系统学习

  (4)、评估与提高

  4、请简述质量改进的环境及其重要性

  2、答:(1)估量改进机会 (2)确定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 (3)进行诊断,找出原因,建立因果关系 (4)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5)确认改进 (6)保持成果,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5、请简述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①有利控制和降低成本;

  ②有利贯彻质量责任制;

  ③有利满足顾客关于质量成本方面的需要;

  ④促进企业领导重视产品质量;

  ⑤有利监测和评价质量体系。

  四、分析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论述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有:

  (1)认证的对象不同

  前者是对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后者是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认证,这与产品或服务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独立的。

  (2)认证的依据不同

  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是经过标准化机构正式发布由认证机构认可的产品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是特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认证的机构不同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结构都必须是第三方性质的机构,而且要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承认,以确定其权威性。

  (4)认证获准表示方式不同

  产品质量认证获准的表示方式是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准的表示方式是认证机构对认证合格单位准予注册,并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形式公开发布。

  五、计算分析题(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 某奶制品加工厂对某种奶粉加工的质量要求之一是:每百克奶粉中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克。目前抽验结果表明,每百克奶粉中平

  均含水2、75克,标准偏差为0、05克。试计算此时的工序能力指数,并作出判断,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解

  Cp=(Tu - )/3S

  Cp=(3-2、75)/(3×0、05)=0、25/0、15=1、67

  因Cp=1、67,工序能力为1级,工序能力充分。

  所以,若不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可略微放宽控制;简化质量检验;或减少检验频次

  六、质量管理工具应用题

  某石油钻井公司固井QC小组针对最近一个时期固井问题多进行调查,请根据下面的描述用因果图分析。


  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二)

  1、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称为(质量)

  2、 产品质量特性分为(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

  3、 真正质量特性是(顾客)的期望和要求,而代用质量特性是(企业)为实现真正质量特性所作出的规定。

  4、 产企业的硬件质量环一般包括市场调研、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研制、采购、工艺策划和开发、生产制造、(检验试验和检查)、包装和贮存、销售和分发、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与维护)、用户处置11个环节。

  5、 美国政府在第二次大战后制定的战时国防标准,是以(休哈特)的质量控制图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6σ”的方法预防废品。

  6、 质量管理学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学)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科学”。

  7、 “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生活”,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用来比喻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而提出来的。

  8、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已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

  9、 (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

  10、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1、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及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1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3、 全员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14、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

  15、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

  16、 多方法的质量管理的要求是“(程序科学)、(方法灵活)、(实事求是)、(讲究实效)

  17、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决定了企业能否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

  18、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般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责任制) 、(质量教育工作)

  19、 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方面的内容。

  20、 企业标准化工作一般应符合的具体要求有(权威性)、(科学性) 、(群众性) 、(连贯性)、(明确性)

  21、 计量工作的特点有(一致性)、(准确性)、(可溯源性)、(法制性)

  22、 在确定配备计算检测设备时,既要考虑满足保证产品(质量特性)的要求,又要估算好配备计算检测设备的(投资),避免因配备的计量检测设备的等级过高造成资金浪费。

  23、 要使质量信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要求。

  24、 (生产班组)是生产活动的第一线,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质量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质量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25、 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权)、(责)、(利)三者的统一。

  26、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从提高职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

  27、 GB/T 19000一ISO 9000系列标准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和(实用性强)的管理标准,它包括“两个指南”和“(三种质量保证模式)”。

  28、 GB/T 19000?1一ISO 9000?1阐述了系列标准在选择和使用中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质量体系标准与技术标准互补性);(若干质量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质量体系的四种情况);(质量体系的应用)。

  29、 GB/T 19004?l?ISO 9004?1是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全面有效的内部管理的质量体系文件。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引言,阐述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正文部分,阐述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及其要素的要求)。

  30、 ISO 9000族标准包括:(ISO9000)至(ISO9004)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各分标准;(ISO10001)至(ISO10020)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分标准;,(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31、 质量成本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依据。

  32、 质量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同时能给企业增加利润。

  33、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34、 研究质量成本的意义有: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有利于贯彻(质量责任制)、有利于满足顾客关于(质量成本)方面的需要、有利于监测和评价(质量体系)、促进企业领导重视(产品质量)。

  35、 质量成本可以划分为(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

  36、 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

  37、 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有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称为(内部故障成本)。

  38、 在销售和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企业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称为(外部故障成本)。

  39、 收集、整理、分析、保存全部质量信息的费用称为(质量信息费)。

  40、 为了满足顾客全部规定的和隐含的需要,确保现有过程不发生故障而发生的费用称为(符合性成本)。

  41、 质量成本分析、研究的三个阶段为(宣传阶段)、(计划实施阶段)和(巩固阶段)

  42、 根据订货合同规定或其他有关的协议、承诺,在保修期间对顾客提供技术服务的费用称为(保修费)。

  43、 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称为(鉴定成本)。

  44、 确定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审费用称为(质量评审费)。

  45、 开展质量成本的分析、研究本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质量成本只是帮助企业领导了解(质量问题),发现改进机会和衡量改进活动进展情况的一个工具。

  46、 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看,营销作为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第(一)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调研),其主要目的是(识别顾客的需要),适当地确定产品质量要求并形成文字。

  47、 质量管理活动是通过质量(体系)来实施的。

  48、 质量体系涉及质量环的全部阶段,从最初的(识别市场需要)到(最终满足顾客需要)的全过程,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49、 质量职责是指对企业务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所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的具体规定。

  50、 直接质量职能通常和(质量环)上所有的活动相联系;间接质量职能和(质量环)有间接的`联系,如教育培训和后勤保障等。

  51、 任何一个产品的研制、开发必然受到(技术条件)、(社会需求)、(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制约。

  52、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发明到技术上的实现的时间越来越短,产品的更新周期已从几十年缩短到(6-8)年。

  53、 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赢得更多的(顾客),给企业带来效益。

  54、 社会需求的调研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顾客对产品期望的功能)、(顾客的消费心理和动机) 、(消费习惯) 、(消费水平)

  55、 影响环境开发的环境因素很多,需要调研的内容亦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

  56、 市场调查的内容有(市场环境)调查、(技术发展)调查、(产品)调查、(价格)调查、(市场需求量)调查、(流通渠道)调查、(促销方式)调查。

  57、 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实验调查)法、(试用和促销)法。

  58、 质量信息的分析和评价包括(质量)分析、(用途)分析、(竞争)分析、(消费者或顾客)分析、(新产品开拓市场)分析、(产品市场寿命周期)分析。

  59、 营销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一定的(销售)技术、善于把(顾客)利益和(企业)利益协调一致的能力、为(顾客)服务的高度责任感。

  60、 营销人员既是企业的(销售)员,又是市场的(情报)员;既是产品的(宣传)员,又是(顾客)的服务员。

  61、 产品市场寿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62、 产品的社会需求分析就是通过了解顾客现实的和(隐含)的需求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改进)意见,确定产品的质量等级、数量、()和投放市场的时间。

  63、 个人的收人水平是影响其对产品选择的()因素,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开发出不同(价格)的产品。

  64、 影响产品开发的政治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政府的(政策)、法律以及各种(组织)对产品开发的影响。

  65、 产品设计的质量职能就是把顾客的需要转化为(材料)、(产品)和(过程)的技术规范。

  66、 产品设计是企业确定产品质量(等级)和产品质量(水平)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67、 现代产品结构复杂、精度高,往往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工艺技术,工作量大、耗资多、周期长、(风险)大。

  68、 技术方法的改革主要内容是一些重要质量指标的(数量)化,并采用新的(设计)技术。

  69、 总体方案设计阶段是在审查产品开发建议书的基础上,制定新产品(计划任务书)。

  70、 初步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技术设计)工作。

  71、 详细设计与试制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工作图)设计。

  72、 小批试生产阶段的目的是考验(工艺)。

  73、 产品的构思,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需要吸收型,适用于(中小)企业开发产品;一种是技术推动型,适用于(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开发新产品。

  74、 为了确保新产品开发的成功,要对各种新产品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确定所开发的新产品,即新产品开发的(决策)。

  75、 新产品的开发决策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从事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进行新产品开发决策;由企业(经营管理者)作出决策;由企业经营管理者负责,吸收从事新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计划人员)、(营销人员)、(试制人员)共同参加,进行新产品开发决策。

  76、 在产品设计各个阶段结束时,应按计划对设计的结果进行正式的、形成文件的、系统的、严格的(评审)。

  77、 设计评审应围绕满足(顾客)需要、(产品规范)、确保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等方面进行评审。

  78、 外购的材料、零件和部件是企业产品的组成部分,因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79、 在采购现代产品时,需方在了解供方在设计、工艺、制造和试验等方面的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决定是否采购或(签订合同)。

  80、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采购)活动的首要工作。

  81、 供应商调查是对供应商能力作出的一种(预测)。

  82、 调查表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内容:经营管理、设计、制造、采购、(质量控制)、检验和试验、质量协作、(资料体系)、人员、(质量成果)。

  83、 对供应商设计资格审查一般要涉及三个部门:工程技术部门、采购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

  84、 对供应商制造能力的调查,其内容大体上是(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运用质量控制工具和手段的能力。

  85、 对供应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能促使供应商的上层管理部门对某些问题采取措施,这些问题靠供应商自己的(质量管理人员)往往无法通报上层管理部门。

  86、 供需双方的合同中应包括:(质量保证)协议、(验证方法)协议、(解决争端)的规定等。

  87、 采购现代产品,不仅购买产品本身,而且还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帮助)等方面的能力。

  88、 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

  89、 监督供应商是为了保证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既定标准或(适用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切活动。监督供应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供应商的(定期访问)来实施监督;另一种是派出(驻厂代表)执行对于某些重大产品或危及人身安全和有重大影响的产品的经常性监督。

  90、 日本制定供需双方质量管理十条原则时要求:供需双方必须相互信任、(相互协作)、怀着(共存共荣)的观念和企业的(社会荣誉)感。

  91、 我国制订的处理供需双方的关系的原则有:效益原则、(法规)原则、(计划)原则、择优原则、(平等)原则、(整体)原则。

  92、 “供应手册”是企业用来指导(采购)活动和处理同(供应商)关系的一种工具。

  93、 生产制造的质量职能就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境)和(测量)等的控制,稳定地、经济地生产出符合设计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

  94、 生产制造过程是产品的(实现)过程,是实现(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最经常、最大量、最活跃的(质量管理)工作。

  95、 工序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停留四个环节。影响工序因素一般包括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六大因素。

  96、 标准偏差的(6)倍可以表示工序能力的大小。

  97、 根据B=6知:B越大,表示工序的实际精度越(差),工序能力越(小);B越小,则表示工序的实际精度越(高),工序能力越(大)。

  98、 工序能力的测定十分重要,测定所得的数据对于产品设计、(工艺制定)、(计划安排)、(生产调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99、 工序能力过高时,工序能力等级是(特)级,其指数范围为(Cp>1、67);工序能力充分时,工序能力等级是(1)级,其指数范围为(1、33

  100、 提高工序能力的途经有三个,即减少(中心偏移量)、减少(标准偏差)、增大(公差范围)。

  101、 减少工序中心偏移量时,应改变操作者孔加工偏向(下)差及轴加工偏向(上)差等的倾向性加工习惯,以公差(中心值)为加工依据。

  102、 修订公差范围,其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放宽公差范围不能影响(产品质量)。 103、 在工序能力分析时,(减少中心偏移量)作为提高工序能力的首要措施。只有当偏移量等于0,而Cp仍然小于1时,才考虑提高工序能力,减少工序加工(分散程度)或考虑是否有可能放宽(公差范围)

  104、 质量控制点是指在质量活动中需要重点进行控制的(对象)或(实体)。它是一个广泛的(实体)范畴,同时它还具有(动态)性。

  105、 对产品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106、 质量控制点一般可以分为(长期)型和(短期)型两种。

  107、 设置质量控制点,加强(工序)管理,是企业建立生产现场质量分体系的重要环节。

  108、 一个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应设置多少个质量控制点,要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以及技术文件上标记的(特性分类)、(缺陷分级)的要求而定。

  109、 经验表明,产品的质量事故,往往不只限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人为)的因素也常常占有很大的比例。

  110、 对于连续生产价值较低的产品,一般采用(日期)编号作为可追查的标志。 111、 对于重大、精密产品应加强(批次)管理,保证零件、部件、组件批次标志清楚,记录齐全,达到质量的(可追查)性。

  112、 质量控制点是在质量管理中运用“(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这一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

  113、 质量特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一般)特性三类。

  114、 缺陷按严重性分为(A)级??致命缺陷、(B)级??重缺陷、(C)级??轻缺陷三级。

  115、 检验的目的是按标准验证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剔除那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确保用户使用的产品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116、 一般说来,检验包括以下步骤:(明确质量的要求)、(测量试验)、(比较) 、(判定)、(处理)。

  117、 检验的质量职能有(保证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监督职能)四项。

  118、 质量检验工作的监督对象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 119、 长期以来,企业检验部门主要行使着(保证)的职能,而(预防)和(报告)特别是(监督)的职能在质量检验中往往被忽视。

  120、 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质量检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检验数据加强(工序)控制,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控制起来,使(工序)保持稳定的状态,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121、 理化检验就是以机械、电子或(化学)量具为依据和手段,对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测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方法。

  122、 感官检验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不太准确,而且往往受人本身专业判断水平的影响,但由于其(简便快捷)、(费用较低)的优点,在实际生产中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123、 以人的感官作为测试器具有判断产品特性的感官检验属于(分析型检验) 124、 感官检验一般分为(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嗜好型)感官检验。

  125、 对外购件和外购材料进行检验,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和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外购件、外购材料的检验是在(入库)和(投产)之前进行的。

  126、 由于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种类多、数量大,因此在检验中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对于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供方质量保证信誉较差或(信息不全面)以及(检验成本)小的,可以重点检验。

  127、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即工人(自检)、班组长(复检)、检验员(检验)。 128、 对于在同一批量的生产过程中不稳定的工序,一般要在该批量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定时(抽样)检验。

  129、 成品检验的目的在于保证(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不合格的成品)不入库。 130、 检验指导书包括以下内容:受检产品的(技术性能),所有性能的(技术要求),(加工工序)及准备使用的检验设备的(详细清单)。

  131、 全检产品有:(质量要求)高的;(价值和费)高且复杂的;不合格品可能会造成(人身安全)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132、 质量检验计划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检验活动的(总体)安排;另一是对检验活动的(具体)安排。

  133、 质量检验计划的总体安排包括:编制检验(流程图);设置(检验站);确定检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检验的(数量);确定检验(项目),以及建立检验数据(处理系统)。

  134、 我国国家标准CB2828??87将不合格分为三类,即(A)类、(B)类和(C)类。

  135、 为了有效地发挥检验站的作用,必须向每个检验站的检验人员提供检验(内容)、(方法)及检验所需的(全部知识)。

  136、 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有六种,即(标识)、(隔离)、(评审)、(处置) 、(预防措施)、(防止再发生)

  137、 对不合品的处置主要包括:(返修)、(降级)、(报废)、(特许)、(返工)。 138、 出现不合格品后,应对其进行质量分析,努力做到“三不放过”,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139、 消除不合格的原因的措施有:(审核)(内部和外部的);(过程不合格报告) ;(管理评审) ;(市场反馈) ;(顾客投诉)

  140、 不合格品的鉴别与隔离,属于(符合型)判断,应以检验部门为主;但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属于(适用型)判断,应由企业另行指定的部门及其人员进行评审,以确保它们能够使用、(返修)、(降级)、让步或者报废。

  141、 在我国企业的机构设置中,一般都设有检验部门。但是在检验人员的归属上存在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检验人员归属(检验)部门;第二种方式是检验人员由(所在车间)管理;第三种方式是介于前两种之间的一种(混合方式)。

  142、 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的直接标志就是(错检)、(漏检)的程度,也即(检验差错)的程度。造成检验差错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差错)、(粗心大意)的差错和(明短故犯)的差错。

  143、 技术差错可以通过(复核)检验、(循环)检验、(重复)检验、(标准样品)检验方法来发现。

  144、 检验人员明知故犯的差错包括:检验人员的(欺骗)行为;检验人员操作上(偷懒)而(偷工省时);缩小检验中(出现的问题)等。

  145、 使用过程是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最后一个过程,即(实现)过程,包括产品的(包装)、(运输)、(入库保管)、(销售)、(安装)、(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146、 使用过程的质量职能就是:积极开展(售前)和(售后)服务;收集(使用现场)的质量信息。

  147、 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分为(销售前)的质量管理和(销售后)的质量管理。 148、 在顾客使用产品之前,从保证实现产品的既定质量出发,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即(包装)、(运输)和(入库保管)

  149、 对于包装质量的直接要求是(保护性)、(实用性)和(商品性)

  150、 严格地说,包装是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而当产品出厂以后,包装又是市场上产品的“(外衣)”。


【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模(三)大学生试题】相关文章:

1.质量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2.《管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3.财务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大学生试题

4.财务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二)大学生试题

5.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6.财务管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7.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8.管理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