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3第三第四章

时间:2022-12-07 06:00:19 高考生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3第三第四章)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3第三第四章)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 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 防止落花落果;

  ?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 主要作用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 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足,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二、群落的结构

  1、生物群落的概念:课本P71(注意关键词)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

  3、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3、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三、群落的演替

  1、 原生演替:

  (1) 定义: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2) 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 次生演替

  (1) 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 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 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必修3第三第四章】相关文章:

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12-09

生物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12-09

关于高考生物的复习知识点12-08

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必备知识点总结12-09

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03-28

高考政治复习必修2必背知识点归纳12-09

高二第一学期必修34知识点归纳总结12-09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的知识点12-09

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总结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