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风雅病

时间:2018-03-21 16:07:50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经典散文:风雅病

  我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人,从小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油墨香气的书以后,我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种附庸风雅的感觉。自小家里并不丰裕,父母操劳着为一家的生计奔波,而我就尽自己的义务,吃饭看书,吃成一个小胖子,看成一个四眼仔。现在想想,以前居然还有人说我“鸡胸脯”,如果他遇到现在的我,绝对后悔自己当初说出的话。除吃饭外,书确实看了一些,但那时候家里没什么闲钱,每天上学前父母给我一块钱零花钱,我都能高兴的蹦跶半天。更遑论可以肆无忌惮的买书了。巧合的是,离家不几步远,就有一家书店,我妈和那书店老板娘关系不错,常常去串门。我便跟着她后面,跑到书店里,一个劲的翻书,什么书都翻翻。大到辅导资料、文学历史、科技常识,小到连环画、素描本、字帖,我一个都不落。每次看到爱不释手的书,我都急匆匆的翻个大概,就眼巴巴的望着母亲,想让她从我的眼神里看出我对这本书的渴求。但显然,书店老板娘比我母亲更懂我的心思,还没等我开口,她就问我是不是喜欢这本书啊。这个时候我的头点的像小鸡啄米一样,老板娘露出了暧昧的微笑,母亲也会慷慨解囊的替我收购下这本书。就这样,少年的时光就耗费在给老板娘的家庭贡献GDP了。

经典散文:风雅病

  但有时候价格昂贵的书,确实也挑战着我的神经。小学一年级,在老师的力荐下,我们人手购置了一本字帖,墨绿色的硬壳封皮,散装的白色底板上深深刻印着黑色的正楷小字。我极为喜欢这本字帖,也喜欢它的价格,18元,多么吉祥的数字啊。现在的18元还不够下个馆子的,但对于猪肉5元一斤的年代来说,18元真的是全家几天的口粮啊。爸妈虽然拿的爽快,我却不愿意了,我心疼他们的付出被我这样轻易的花掉。可是我又不愿意禁绝看书的欲望,于是我想出了一个掩耳盗铃的办法,我趁着爸妈外出的空当,摸索到我踩点已久的地方——家中放零钱的钱柜,小心翼翼的伸出罪恶之手,摸索出一张20元的大钞。然后像被追杀一样,一路小跑到书店,买下了我心仪已久的一部书。这是我有生以来花的最担心也是最开心的一次钱,我担心神色匆匆的我被人误会,开心的却是终于拿下了于我而言等同于圣经的一本书《白话史记》。然后又快速的溜回家里,窜到房间把被子盖得严严实实的,躺在里面翻阅新到手的爱书。一边欣赏一边还竖着耳朵,生怕父母回家看到手中的“烫手山芋”而无法解释。我当时满心以为这样既可以当做没花钱也不心疼,还可以得到我最喜爱的书籍,真是一举两得。可笑我这样掩耳盗铃却还不自知。我不知道后来爸妈有没有发现少了钱,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在意到这本书。我只知道这本字帖和这本书,我到现在还保存着,尽管之后发现还有更加精美充实的字帖和内容精彩纷呈的书籍,但我始终记得的却是这两件。

  这两件东西对我影响是很大的,直到现在我才发觉,我的“风雅病”是从这里开始的。我喜欢写字,尽管到现在也不算很好看,但一闲下来我就喜欢拿着白纸在上面随意涂鸦;我喜欢看书,尽管到现在也不是学富五车,但这些书里的故事养育了我。字帖里的横着撇捺,那错综交汇的锋芒深深吸引了我;《史记》里的刀锋剑影,那娓娓道来的历史也深深吸引了我。我知道了仓颉,知道了轩辕,一度还想把黄帝的谱系排出来,甚至因此偷偷背过历史朝代更替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直到后来,我还妄想把“二十四史”给搜集起来,但“二十四史”庞大的规模,是我无法企及的,后来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有了小学的基础,自打上了初中后,我就自诩为“博学”之人,整天口无遮拦的和大伙儿炫耀自己在文学历史方面的博学。而历史课更是我大放异彩的地方,历史老师柔弱的性子根本压制不住我表现的欲望,每回她上课说到的知识点,我总是迫不及待的回答,不管她有没有问我,我都跟着后面接话,把我从书上得到的信息一股脑儿的倾倒出来。以致于历史课成为我和历史老师的双簧表演,一唱一和的好不热闹。也不知道那时候的我怎么会这样的.调皮和有胆识,更不清楚历史老师是不是烦我烦的不行。许多年后,我只记得,有一次和同桌闹别扭,整一节历史课我都没有说话,最后历史老师憋不住了,眼光扫向我问道:“咦,你今天是怎么啦?”

  高中以后,学业开始紧张,可“风雅病”的种子一旦种下了,就有生根发芽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我们狭小的校园里居然还有一间少为人知的图书室,统共一间房子里,就几排书架,堆放着让我望眼欲穿的书籍。学校对这几排书看管的很严,不让我们进去随意翻阅。而是用塑料门隔住里外,外面小抽屉里用卡片制作了书名和索取号,里面是工作人员等着我们拿卡片去和他换书,并且规定只有每周一放学后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开放借阅。薄薄的塑料门遮挡不住我的渴望,每周一放学,我就急匆匆的跨上书包奔跑到图书室,在抽屉间翻来覆去寻找喜爱的书,因为看不到内容,我只能根据书名猜测,摸索我可能会感兴趣的书。那时,每个周一的下午都会看到我那双胖乎乎的大手在抽屉间翻腾的景象。有一次,刚借完一本书,就被喊去开思想政治座谈之类的会议,我心不在焉的坐在那,只想浏览新借来的书。但眼尖的政治老师还是发现了,他私底下托同学告诉我,以后开会要专心,别再看其他书了。

  到了高三,再难有很多时间看喜欢的书了,我也自觉的压抑性子,把自己埋在教科书的海洋里,和战友们一起翱翔不息。于是,慢慢的我开始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门口的小巷子里看到了一个板车上堆放着大量的书,现在才知道那是盗版的海洋。当时我毫不犹豫的凑了上去,一眼就相中了那本《三国演义》。回去后,顾不上吃饭就急不可耐的看了起来。小说比历史确实精彩,我被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史和智斗史吸引了,好几次都没顾得奶奶叫我吃饭的喊声。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除了上课外,我放学回来看,吃饭前看,吃饭后看,上厕所看,睡前还想看。一本盗版的《三国演义》就这样被我翻烂了,从头到尾我看了不止3遍,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它伴随我走过了枯燥的年月,也彻底的激活了我的“风雅病”。我像着了魔一样,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谈论“三国”里的人物是非,常常是吵得不可开交,和他一较高下,总想显示自己的博学多知。奶奶发现了不寻常,趁着一次我出门上课后,她把书拿给邻居看,问这是本什么书。大概邻居也是似懂非懂,说了一句:是本小说。奶奶立刻联想到是所谓的青春校园玄幻之类的小说,被吓得不轻,以为我堕落了。回到家后,她立刻和我说了这件事,还叮嘱我以学习为重,不要看乱七八糟的书了。我固执己见,告诉她这是四大名著,是好书,可以看。她不明就里,也坚持的告诉我:再看我就告诉你妈。后来我看的更加隐蔽了,我发现它就像一部知识宝库,包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它更让我明白,睿智优秀的人,应该像孔明一样内秀,而非公瑾一般外露。

  到了后来,背井离乡去外地读大学,没有父母的管教、学业的重担,整个人像被释放一样。大学给我的惊喜在于巨大的图书宝库,在逸夫图书馆里收藏者大量的数不清的书。无论是理论的、实践的、传统的、创新的,都层出不穷。而且它居然可以任我随意进入,借阅自己喜欢的书。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可以任自己选择而没有约束的读书圣地。四年间,我出入那里,翻阅着各式各样的书,享受着精美的装帧,整齐的排版,素雅的封面,厚实的内容。有的时候,仅仅只是拿着几本书放在手里,就有种拥有全世界的感觉。内心里像是浸满了水分的海绵,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但我知道,这些水分迟早会被风干,这并不是我的成分。但“风雅病”还顽固的存在着,我计划着读完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可仅仅是读了《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其余的我每每借来,满足一小会后就是长久的搁置,最后遗憾的退还回去。退还回去的不仅是没看完的书,还有无穷的风雅分子,每退一次我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风雅病”的严重,直到后来自己麻木了,也坦然了、淡化了。这种病症的结果就是,如今的我,总是会被大家一眼识破中文出身,啧啧感叹于我的文绉绉,无论是赞赏的,还是讥讽的,我全盘接受着。无可厚非,这是职业病罢了,谁都会有,只是表现的不一样。

  直到今天,我还是会经常逛各种书店,哪怕仅仅是去那里呼吸书的芳香,摸一摸书的脊梁。我知道我的病还没有好,也不好医。它就静静的存在着,有机会就窜出来叨扰几天,我很欢迎它来提醒我,时刻不要忘了治疗。

【经典散文:风雅病】相关文章:

1.病经典散文

2.颓废,却是这般丰满和风雅经典散文

3.千年风雅抒情散文

4.经典散文爱是一种病

5.病精选优秀散文

6.城市病散文随笔

7.《病娘》散文随笔

8.经典美文赏析: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