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而存在随笔散文

时间:2019-03-23 12:20:04 我要投稿

为探究而存在随笔散文

  有天晚上,在北师大东门一家店名豪迈的半地下破旧书店里,我于昏暗的灯光下翻开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学》《动物学四篇》,心里为之一震。一个伟大的人类灵魂在两千多年前,思考世界、思考宇宙、思考人生之外,对与人非亲非故的“生灵”,写了那么多文字,且这些文字的品质远非细腻、睿智、丰富所能概括,在这些文字面前,漫长的时间被穿越、被牢记、被品味,它们对增益人类智力和眼界的价值至今恐怕仍然无法替代。回看这个世界上的文学长河,更是高峰林立,大师巍然,美文浩如烟海,聪慧的人们啊,你们不停顿、不懈怠、不气馁,没有让任何世间变故成为自己不写或少写的理由。

为探究而存在随笔散文

  “祈慕天穹的星辰而热爱地上的生物,无论怎样卑微的一个虫豸,在它身上也可见到自然的机巧”,这是亚里士多德长期抱有的一个难移的信念。由对大地上所生一切事物的原因和规律的探究,遍及对每个有生命的存在的热切关注,该是获得自然界较为系统知识的不二选择吧,因为这样做的结果,用西塞罗的话来说,就会“于宇宙间最隐秘的问题也就较容易明了”。可见,既然探究自然从来就是人类得到智慧的起始步骤,那么我们也要相信,探究人,探究生活,给了我们回到自己内心的理由。

  其实人一边活着,一边打量身边的一切的时候,写作常常是无奈的,一方面我们的文字无法赶得上所经历事情之精彩;一方面,写作作为探究,不断修改、重组着已知和已经历的那些东西。自己大脑、眼睛过滤的东西,放在心里掂量,反复认识其分量与质地,再回过头来揣摩、咀嚼,写作才能回到自己的内心。况且人的内心是最难认识的,以为了解自己,其实一点把握都没有,随时忧郁,随时兴奋,随时悲伤;今天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改天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本以为可以命名自己见到的一切,以为可以判断发生在眼前的一切,其实能够抓住的“本质”,永远是微乎其微的。

  回望自己的过去,探究他人的过去,正如阅读别人的作品,就是探究一个个新鲜的宇宙。由阅读而评论,再阅读、再评论,会路过不少精彩。在阅读中,往往对和别人生活重合的那部分生活感到兴趣,顺便对自己过往的生活进行一些回溯和回味。探究别人和探究自己一样艰涩,不一定讨好,但具有无比的诱惑力。把笔下的文字,拆散了,再组装,经历掂量、跌宕、延展,攻克着表达的壁垒,与不同方式的咬合较劲,在苦心孤诣中消磨掉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得意与失望,收获与遗损,都是文字客的宿命,我能让时间消磨得更有一些理由吗?这才是我最担心的。我们习惯于把过程的痛苦与狂喜给人带来的满足,当成衡量事情价值最重要的标尺之一。因此,点灯熬油摆弄文字的时候,会完全忘却前人在自己面前树立的高峰,写文章的人永远说服不了自己放下笔,去甘愿做个临渊羡鱼的人,不完美的文字,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

  生活教会了我们写作,也使我们深刻、曲折和厚重。回到自己内心,并多次回到原初的`那些岁月。面对多彩的现实世界,我们说到底是不甘心才找到写的理由的吧,再就是寻觅的天性与惯性。写作既然为探究而存在,类型便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所处的立场,我们心里的盘算,以及对文字威力的过于看重,造成了文字的不同面貌。比如即使是透过人生经历,表达一些隐秘的思想,有时也会深文周纳。再如,当我们穿越别人的文本设置的迷宫的时候,更不会坦白自己的无奈与无力,唯写作中的探究是永恒的。

【为探究而存在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1.或许存在散文随笔

2.探究自己散文随笔

3.为你而歌随笔

4.世界为我们而存在的童话作文

5.清醒为谁而战随笔

6.感觉自己的存在散文随笔

7.经典散文:为自己而读书

8.为自己而活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