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雨散文

时间:2020-11-29 19:01:33 我要投稿

故乡的雨散文

  故乡的雨,缠绵的美,朦胧的美,诗一样的令人着迷。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故乡的雨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故乡的雨散文

  篇一:故乡的雨

  喜欢漫步于故乡的烟雨中。

  若是这雨不成气候,只是似牛毛一般飘然而坠,那么雨伞便多少显得赘余。让细雨沙沙掠过自己的脸庞,带来一丝轻灵的快感,不能不说是一番写意的风景。在三月的暮春里,江南的雨总是雾气朦胧,弄得氤氲一片。虽则漫天不到遍布阴霾的境地,却也无法给你一碧如洗的明镜之感。这雨便像帡幪一样将我们隔绝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

  既是春雨,你一定会诧异于为何不能寻得韦庄所绘的“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的情形。在我的记忆中,我只是感觉到檐溜在不停地叮叮咚咚,居然把檐下的泥土滴出了一排深深的水窝。我想,也许没有谁会对江南细雨斜飞的那种意境持不悦的情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便是这种无可言喻又臻至妙绝的美景。

  若是雨水大得厉害,便撑起一把小伞,没有古人的绿蓑笠,没有朴素的油纸伞,只能看顺着伞脊梁汇集成股的流水畅然下淌。打着雨伞的人,在雨中徐徐移动,如一簇簇的蘑菇,红的,绿的,白的,蓝的,时而聚拢,时而散开。那些始料不及,没有带上雨伞的人,只能掩着头,拼命地往街头巷尾的小商铺里扎进去,脚履之处,溅起的雨花迎面地扑过来。一切的行动皆随着雨水的节奏进行着。

  若是在乡下,则又是另一番情趣了。正在田间插秧的庄稼人要是突然赶上了一场大雨,他们便疾步回家,戴好蓝蓑黛笠,又回到农田里忙活起来。身影在水田中一步一寸地向后挪动着,双手既已从一大堆禾苗里分出了两三根,便把它们插入泥巴之中。

  雨滴在农田的水面之上,溅起水泡层层地出现而后又消失去。这时的雨声如一曲欢快的劳动战歌,指挥他们在田间倏然地劳动着,又毫无倦乏之感。等到雨停之际,水田也就如画板一样被涂成了绿油油的一大片。这是一幅多么意趣盎然的劳动图啊,即使在雨中,人们依然欢笑快乐地劳动着。

  雨水,这大自然间的尤物,不知为何如此般的轻灵快语,翩翩纷飞,让人油然而生喜悦之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一个具有常人情怀的人都应该是乐于水的,不是闻一多先生诗中“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死水”,而是这活蹦乱跳轻盈多姿的,不断眨眼向你耍俏皮的雨水。

  来到北方多年,让我许久不曾见得一面江南的雨,家乡的雨,更不消说沐浴在那缱绻如梦的细雨中。多少次梦回故里,多少次梦降甘霖,醒过来后,总都是慨叹路遥不得归,慨叹京都难见雨。多想顷刻之间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里,再次倾情地缠绵于那闻之赏心、见之悦目,意出尘外而又幻化无方的江南雨景里,无论大的,小的,粗的,细的。

  篇二:故乡的雨

  故乡七月的天总是阴晴不定,前一秒还是太阳焦躁,可一转身呐!它就不见踪影,白云也换成了乌云,转而便倾盆大雨降临。这样一来,偶尔会有时空错乱之感。

  我站在窗前看着这场雨不停的下。雨迷惑了我的双眼?远处的山只能看见轮廓,昔日的青松呢?野茶花呢?难道是因为在这场瓢泼大雨面前显得更为渺小,所以被太为世俗的人忽视?

  不远处的田间小路上,模模糊糊可以看见人影,至于是打伞的?背篮子的?还 是空手的?是完全看不清的,但你会发现人影移动的极快、堪比消防员急于救火的速度。极少人是因为害怕淋湿!,大多还是因为担心家中晾晒的粮食和害怕房屋漏雨导致淋坏干粮(大多户人家都是土著瓦房,通常屋外大雨屋内小雨)这一切在他们看来可比自己的健康感冒或什么的更为重要。

  雨持续了半小时左右便停了。远处的山又变得清晰明了,青松更青,茶花更红,山腰处还生出了缕缕青烟般的云雾。瓦砾被洗得动人,刚才留下的雨水还淅淅沥沥的滴着。

  雨后的故乡在诗人眼中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丹青、定是桃园明心中的那种幽静田园。可这一切对于故乡的人来说,那仿佛是在听优美的童话故事一般。有时雨季便是故乡人眼中的恶魔。

  那条模糊的田间小路早已被冲刷得泥烂,上面的人可以清晰看出,他们朝着的方向和刚才的那些人相反,拎着锄头的,背起篮子的。时而会看到他们做出滑稽的动作,仿佛舞台上那些小丑,因为路实在太滑,也有的人脚上穿着泥湿的鞋,我猜想那一定是雨前的那双。

  我喜欢下雨天,因为我总认为雨水能冲走心中的所有不愉 快。但故乡的雨水,它太过于承重。它总在讲述着有人的生活尽是诗和远方,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无疑都将是在世俗与繁琐中徘徊的话语。

  篇三:故乡的雨

  多日的炎热被一场夏末的雨驱散得全无踪影。

  不知道为什么,暑假回来以后我就特别希望上天可以将一场雨赐给故乡,我要坦诚地说这并不是我为了故乡干涸的田地在祈雨,只是为了能满足自己心中对故乡的一个美好期待,雨天的故乡是最美的,我希望自己可以见到她最美时的样子。

  小的时候我喜欢故乡的雨,是因为小孩子所共有的玩耍的天性。在雨天里,我们会在下雨而形成的小溪里放上一片树叶或者一张小纸,看着它们被身下的雨水送往远方;我们会在雨水汇集而成的小坑里放一只叠好的纸船,看着它在雨水中渐渐前行、渐渐被打湿,然后沉没;我们也会在这时穿上凉鞋,把裤腿一直卷到膝盖之上,然后故意去趟积雨而成的水坑,越是深的水坑我们越有兴趣,因为这样可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胆量……那时的记忆像那只被我们放到水坑中的纸船一样沉没在雨水中,虽然还可以看到,但已经只剩下模糊的一点白色了。

  后来我开始厌恶雨,因为每次的大雨都会让上学的路泥泞不堪,鞋跟甩起的泥巴弄脏了半个裤腿,回到家还会被妈妈责备一番。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独立自我的渐渐形成,在心理上我对土里土气的家乡越来越疏离,在我看来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不应该整日同黄土打交道的。每次农历逢双赶集的日子,我见到那些穿着沾有泥土的鞋的乡下人时,总会刻意地远离,以此来显示自己是一个脱离了泥土的“知识分子”。时光如水,当我真的成熟以后才明白当初的那种疏离感只是懵懂的我因为浅薄的知识而故作的清高。

  在大学学习时,知识的增长让我更加理性,独立的自我也逐渐形成,我才意识到充满泥土的家乡对我而言的意义。晴日里肆意飞扬的黄土和雨天里匍匐在路上的泥土是故乡的人们赖以生存的所在,那种土性已经深入到故乡人们的骨子里了,表现出来的是他们朴实的笑容和宽厚的言语。在雨天,故乡的人们大多会安静地待在家里,或者做些针线活,或者唠唠家常,或者看看电视,或者打打牌,大雨让他们暂时摆脱了土地上的劳苦,去体会难得的惬意时刻。家乡有很多树,而且还有一条大河,河边是长满树木和青草的河坡,所以每到雨天,当一切烦嚣飞尘被大雨洗涤以后,一个清新而充满绿意的天空就会出现,在那样的天空里,家乡的人们会看到属于自己的美好。虽然我因为知识而离开了故乡,但骨子里的土性让我在下雨的天气里分外思念故乡,我知道,不管我走多远,离开多久,当我想回来时,即使满路泥泞,故乡也会在雨中张开怀抱迎接我。

  每个人都会不断成长,在成长的途中,我们对人生的态度也会不断成长、成熟,就如同每一次的大雨,当雨霁云消时,我们会看到一个美好的艳阳天。

  篇四:故乡的雨

  异乡,恰在这思念的季节下起了惆怅的雨。

  夜深了,睡不着,索性坐了起来,倚着一盏孤灯,静静地听雨。窗外,雨正下得欢,但似乎少了一些什么,亲切?熟悉?抑或这雨原本就不是属于我的?我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雨夜,你用温热的手指去划窗上的雾气,看见窗户外层无数晶莹的水珠。新的雾气又蒙了上来,你还是用手指去划,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我没有用手指去划窗户,但心头却不自觉地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故乡的雨!

  故乡是一座小小的县城,虽不比江南古镇幽雅,却也多雨,却也在雨中有着婀娜的姿态,却也有着一种朦胧的美。

  记得儿时,每逢雨天,我都爱趴在小阳台上,痴痴地望着远处迷蒙的青山,迷蒙的小河,迷蒙的屋舍;看近处的一朵朵伞花儿,一辆辆飞驰的汽车,看那汽车驶过溅起的水花……

  那时候,心中满是拙稚的幻想:山的那一边是什么?海,城市,抑或是神仙的乐土?那儿也在下着这一样的雨么?这雨又是哪儿来的?天上?天上的天上又是哪儿呢?

  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不善言辞的我只知道拽着父亲的衣襟,叫道:“哎呀,多美呀!”父亲便摸着我的手:“是呀,多美!”……淅淅沥沥……

  在雨声中,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在雨声中,我已不再是那个曾经趴在阳台上的快活的小孩,我学会了烦恼、忧郁。

  但我依然爱看雨。欣喜时,我看雨,沥沥的雨声告诉我:“得意淡然。”

  失意时,我看雨,放一曲伤感的音乐,低吟“潇潇雨歇”,重新振奋。

  故乡的雨分享着我成长途中的喜怒哀乐,指引着我前方的道路。我曾在日记中写道:“你是我的―故乡的雨,我是你的―故乡的雨!"如今,为了给自己打造美好的前途,我离乡背井,求学在异乡,大概是“月是故乡明”的缘故吧,我总觉得异乡的雨不及故乡的雨。每逢异乡的雨飘然而至之时,我便不自觉地想起故乡的雨,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雨中的山,雨中的水,雨中的屋舍,雨中的人,一个小孩趴在阳台上,拽着父亲的衣襟叫道:“哎呀,多美呀!”

  本文为触景生情之作。孤灯―窗外,异乡―故乡,山水―今物,。“语一话声……全在雨中闪回,表达了小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突出了浓浓的乡情。

  最值得称道的是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写景采用白描,言事截取片断,写人抓住细节,抒情点到为止。这些充分显示了小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虽则内容欠充实,仍让读者领会到如诗如画、情景交融的散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