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常识

时间:2022-05-09 17:43:09 灾害防范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地质灾害的常识

  地质灾害会使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地质灾害,如何预防地质灾害呢?那得先了解地质灾害相关的知识。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地质灾害知识,供大家参阅!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

  1. 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 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 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区

  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4. 地质灾害规模分级

  地质灾害依据发生体积的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等四个规模等级,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规模分级的体积大小界限不一,具体参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的规模分级。

  5. 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6.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险情依据威胁人员、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知识:崩塌

  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也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产生在土体中的称为土崩;二是产生在岩体中的称为岩崩。

  当崩塌的.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又俗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根据运动型式,崩塌包括倾倒、坠落、垮塌等类型。

   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

  (2)融雪、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从而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堆(弃)渣填土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

   崩塌发生的时间规律

  5而及松散土层等物质条件。石和崩落等类型,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发生崩塌的时间大致有以下规律:(1)降雨过程之中或稍滞后。这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2)强烈地震或余震过程之中;(3)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5)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如何识别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

  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体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隙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隙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隙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地质灾害知识:滑坡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山剥皮”、“土溜”等。

  滑坡主要类型

  滑坡根据其滑体的物质组成,可分为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性土滑坡、岩层(岩体)滑坡和填土滑坡。

  按照滑体体积大小,可分为巨型滑坡(>1000万方),大型滑坡(100-1000万方),中型滑坡(10-100万方),小型滑坡(<10万方)。

  滑坡对人类的危害

  滑坡作为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附近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滑坡除给人类造成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危害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程方面也经常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人类外,还常常产生一些次生灾害间接危害人类。

  形成滑坡的内在条件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

  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人类活动与滑坡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此外,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而产生滑坡;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相互结合,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地质灾害的常识】相关文章: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03-18

学生文明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常识的高中作文11-24

考研调剂常识02-04

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方案11-18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后巩固测试及答案05-12

小学生文明礼仪小常识-礼仪常识02-25

区委全年地质灾害整治的工作方案11-19

MPA考研常识介绍05-11

面试技巧小常识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