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传统工艺文章

时间:2020-08-03 15:22:53 文章 我要投稿

傣族的传统工艺文章

  在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竹编是傣族人擅长的工艺。如果你有机会到傣乡作客,一踏上那别致的竹楼,仿佛进入了一个竹子编织的世界。竹编工艺品种类繁多,造型古朴,美观实用,上好的工艺品,内施朱、外漆金、并压印出孔雀羽纹饰和镶嵌上五彩的琉璃图案,显得富丽堂皇,是佛寺里祭祀的用具。

  到傣乡做客,不枉此行的话,不妨选一件精美小巧的竹编工艺品带回家,作为对旅行的纪念物吧。

  云南傣族竹编工艺是傣族的传统工艺艺术形式,历史悠久,造型古朴,美观实用。傣族有着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编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 方,品种繁多,其中以笆箩、饭盒、槟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笆箩在傣语中是一种挂在腰间的小竹篓,即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一件精致的装饰品。傣族妇女身 着轻盈飘逸的筒裙时,时常会在腰间系一只笆箩,走中时笆箩随着身体轻轻摆动,显得傣族妇女十分朴实健美。笆箩还是傣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传递物。

  傣族男孩从小就学习竹编,人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编技艺。小伙会精心纺织一只私心箩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换回一个姑娘亲手织绣的筒帕。编织私心箩,织绣筒帕是傣族青年 “编织爱情的技艺”。如果一个小伙不会竹编,就如同一个不会织绣筒帕的姑娘一样,很难找到心爱的伴侣。

  傣族与竹子有着不结之缘。傣族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傣族人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竹器,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编工艺。

  在傣族地区人们的各种生活用具多用竹篾编制而成。上好的竹编工艺品,有的通体髹漆,内饰红色,外漆金,并压印出孔雀羽纹饰,有的还镶嵌五彩的琉璃图案,富丽堂皇,专供佛寺祭扫之用。各种精美的竹编小物品则是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信物。

  竹编:充满魅力的三穗名片

  三穗竹器,竹质刚柔适中,竹蔑均匀。竹蔑,都要上匀刀刮过.条条粗细厚薄一致又光滑,编织工艺精致,造形小巧美观,适用性强。

  如斗笠,竹蔑精细,光油保护竹蔑,颜色鲜美,戴在头上轻便、透风、散热,能遮日避雨,最适合我国江南地区农村使用.一顶可戴好几年。细蔑竹篮,一色青蔑编成,有大有小,篮体轻便,蔑纹美观,可用在家里存放干湿东西,也可作工艺品观赏,更是姑娘媳妇老太们装针线活的好用具,出门上街赶场,进园打菜,下河洗衣洗菜,劳动装饭盛种,收庄稼果实,采摘山果都很方便适用、走亲访友装礼品,上面搭上张花毛巾或花帕子,那又是一番乡土味了。画眉笼和炸锰箩,是侗家画眉爱好者的两件宝,做工、造型、装饰都相当讲究,笼子的提挂钩用铜或其他金属做成,上刻精细花纹和镶有色彩绚丽的珠子,笼内有装食盛水杯、脚架和小梯子,上边都刻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笼门就更讲究了,刻有双龙戏珠或双凤朝阳等浮雕,有的还刻有颂扬画眉英勇善战或其他有情趣的对联。炸锰箩形体如葫芦,底部有螺丝,大的如鸭蛋.小的如拇指,双层竹蔑编成,体积小,编织工艺更要求精致,没有一定高超手艺是编不成的。把炸锰箩拴上彩带,挂在腰间,又是侗家人别具特色的装饰品。

  这里的老百姓编织竹器,不是每个地方样样都编,而是每个村寨都有他的特长。到了这些特产村寨,你会看到从七八岁的小姑娘到七八十岁的老大爷都是划蔑编织的好手。划粗蔑就不用说了,你看他们划那细蔑,像筷子那么厚的一片竹蔑,竟能划成八层顺八绺,八八六十四丝的细蔑丝,那手艺真是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破这样的细蔑,任何刀子都无用武之地了,工夫全靠门牙、舌尖和手的配合。他们划细蔑也像城里的妇女们织毛衣一样,走路、闲谈、听会、看戏都可以不停地划,那动作脱洒轻松、准确协调,就像钢琴家在演奏他最熟练的乐章。编织时,一双手的`十个指头,就像有魔力地使这竹蔑穿插、跳跃、翻飞,那柔软的竹蔑简直是活了起来,使你不觉得是人的双手在编织,而是竹蔑自己在自动地穿插。

  这里的竹器,不仅给人们增添物质财富,而还能作红娘呢,青年男女从对方上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判断对方家庭手艺技巧和勤劳程度,从而爱其人,慕其家,结成百年姻缘,也不是罕见的事。

  傣家竹编

  竹编是傣家人擅长的工艺。如果你有机会到傣乡作客,一踏上那别致的竹楼,仿佛进入了一个竹子编织的世界:墙壁用竹子编成,地毯是竹编席垫,室内陈设的家具什物,大到衣柜,小到饭盒、小凳,以及凉帽、雨帽,随身携带的小背篓,无一不是竹编的。

  竹编工艺品种类繁多,造型古朴,美观实用,是上好的工艺品。内施朱、外漆金、并压印出孔雀羽纹饰和镶嵌上五彩的琉璃图案,显得富丽堂皇,是佛寺里祭祀的用具。

  德昂族的竹编

  德昂族的竹编:多种竹类是德昂族编织竹器的原料。德昂族成年男子一般都会编织,并有不少手艺很高的专门编织竹器的老人,能编织各种花纹精美的日常生活用具用品,有篾笆、谷箩、背箩、花篮、挂篮、篾桌、篾床、篾箱、簸箕、筷筒、刀壳以及渔笼等。

  红河芒人的竹编、藤编

  在红河金平县金水河镇西南的原始森林中,居住着至今尚未确定族属的云南红河芒人。云南红河芒人是古代“百濮”部落的后裔,自称“芒”,他称“岔满”,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芒语支。

  云南红河芒人因长年生活在原始森林中,过着原始的狩猎、农耕生活,因而练就了竹、云南红河藤编织的精巧手艺。芒人在手工艺技能上人人是能工巧匠,他们用竹篾编织的生活用具,品种繁多,造型美观,做工精细,柔韧耐用,富有浓厚的云南红河地方色彩和民族艺术特色。既有实用价值,又可以美化生活,显示出云南红河芒人的智慧。

  那些大小不一,有弯有直,厚薄不匀,根粗梢细,有长有短的各种竹子,只要经过云南红河芒人加工,就会变成宽窄、厚薄、大小、长短一样的篾条。编织时,随着他们匠心巧手的拨弄,一个个篾凳、云南红河竹盒、篾箱、一张张篾席、篾桌、藤椅、云南红河竹烟筒就编制出来了。据说,一般人一天可以编四个篾凳,五个簸箕;两天可编一张篾席,三天可编一张篾桌。这些云南红河篾制品工艺精巧、光滑、实用,在云南红河地区享有盛名。

  四川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主要产于四川,是一种在制作中全凭手工编织的传统工艺品,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因此又称竹丝扣瓷。它所使用的竹材是经严格挑选来自熊猫家乡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过劈、启、揉、匀和烤色、染色等十几道纯手工操作工序加工而成的柔韧竹丝,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收成不足百分之一。为花瓶、茶具、杯、碟等瓷质器皿编织的外套。色调和谐,既美观大方,又能保护瓷器不受损坏。瓷胎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瓷胎竹编历史悠久,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主要用做贡品。1916年送巴拿马博览会展出并获银奖。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近绝传,五十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经过不断改良创新,已由用本色、黑色或浅褐色编出一些简单的花纹,发展到运用五彩缤纷的竹丝,编织复杂精致的图案花纹,创造了图案疏编、扭丝编、雕花,漏花、别花、贴花等多种技法。瓷胎竹编产品按用途分有茶具、花瓶、酒具、咖啡具、文具、烟具、沙发具等等。按规格分,从套二套三的酒具茶碗到十五头二十二头一套的咖啡具都有。按底胎所用材质不同,既有瓷胎、陶胎、漆胎、玻胎,也有台湾客人偏好的紫砂胎。按工艺不同瓷胎竹编产品分为普通编织、提花编织和五彩图案编织。普通编织以古铜色的烤丝为主,配以普通几何图案多用于制作批量产品。提花编织则用新竹青丝经纬等宽,便于编织各类单色图案文字手迹,更以熊猫图案编织为多,主要制作花瓶茶具等产品。五彩图案编织充分发挥五彩丝的特色,运用多种不同的技艺、使用各种不同的色彩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效果,多用于制作展品礼品和高档精品。使用的技艺主要有疏编、疏细结合编、破经编、换经编、浸色编、浮雕编、立体编等二十多种。采用五彩图案编织方法可制作出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等惟妙惟肖的图案。瓷胎竹编产品以其纪念性、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特别是5CM、7CM系列的工艺小花瓶以及功夫茶具等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的瓷胎竹编产品非常受旅游客人的青睐。瓷胎竹编工艺品还可做外事接待、出国人员礼品和国内大型活动的礼品、纪念品。它也是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

【傣族的传统工艺文章】相关文章:

1.关于傣族的文章

2.有关传统工艺的文章

3.关于傣族的文章600字

4.有关傣族的文章400字

5.关于傣族的文章500字

6.精选文章《傣族介绍》

7.傣族的作文8篇

8.傣族的关门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