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守望精彩文章

时间:2020-08-24 09:43:28 文章 我要投稿

幸福的守望精彩文章

  一张稚嫩的脸,精神的眉眼,嘴角始终挂着倔强的自信,他叫曾嵘,是我教的第一届学生。他兴趣广泛,尤其喜欢课外阅读,涉猎颇广,爱思考,爱动脑,更爱刨根问底。他还经常参加二胡演奏、朗诵比赛,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所学科目仅仅是个合格。

幸福的守望精彩文章

  明明是一个爱学习、富有思考精神和阅读能力的孩子,怎么就成为了教育制度里的“后进生”呢?

  静下心来梳理我们的教育制度,从小学开始,甚至追溯到学前教育,我们的孩子就被残忍地划分为三六九等:“优秀班干部”、“进步学生”、“三好学生”、“后进生”。学习中,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为了考试分数这把尺子而生存。学生那真正活生生的肉体生命与思想灵魂却被忽视了。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是终身的,那么,至少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爱思考和好追问。从许多成功的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常常是在自己的主动阅读中去独立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的。

  俄国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就曾是这样的学生。他很早就对哲学问题有特殊的兴趣,阅读了大量书籍,毕业考试时,已经读完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穆勒的《逻辑学》。尽管他很早就思考了生活的意义问题,“但他却永远解不了一道数学题,学不会四行诗,不能完成一页听写,不能完成一系列改错”。成年后的别尔嘉耶夫对此特地进行了分析,他说:“只有当智力的进程是由于我自己而进行时,只有当我处在主动的和创造的状态时,我的能力才能表现出来。而当要求我被动地掌握和记住时,当智力进程是从外面推动我的时候,我就不能显现出才能。实际上我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动地掌握什么,简单地学习和记住什么,不能摆在被别人指派任务的地位,我不能被动地回答,我想发展自己的思想。”

  “我想发展自己的思想”,这应该是当前教育体制下“后进生”内心的呼喊。

  学校的“大锅饭”教育永远只能照顾到常规,照顾到一般,而像别尔嘉耶夫这样的“个别”,常常在无意中被我们的教育“边缘化”了。有时,我们强迫学生放弃自己的思想与兴趣,完全打乱了他们生命内在的发展规律,而去接受繁琐、冗长的条条框框。对这类孩子,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尽量不要扼杀他们生命中所蕴含的天赋与才能,不能用一个“后进生”的标签将他们的生命智慧贴死。教师应该准备充分的耐心和细心,用心、用爱去呵护去守候那棵幼苗的成长,直到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不能让孩子有太多压力,应该保护孩子的天性,养成对人礼貌、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良好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孩子还需要一个自由自在的心灵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创造。

  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对年龄越小的孩子,灌输的成人习惯、成人思想越少越好,成人式的管束也越少越好。对学生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和自由,少一些责怪和约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少一些刁难和排斥。很多时候,即使是教学过程,我们也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娱乐的自然环境与人际环境。教师所有的教育智慧,都表现在这些人际环境的设置与自然环境的创意上。

  是的,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我会惊讶地拿起曾嵘桌上的本本大部头,装做羡慕的样子说:“你真了不起,你比老师提前了三年接受文学著作!”我会在他登台表演二胡独奏时早早地带着“粉丝”守候,无论成败都为他献上一束鲜花;我会在他因成绩退步而泄气时陪他散步谈心,并及时帮他补习功课迎头赶上;我会同意他上完课完成作业,可以放心大胆地随时随地开展阅读……于是,他的学习越来越有安排,有进步,脸上也多了一份和善、友好的笑容。

  孩子的生命有自己的律动规律,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空间,作为教师,有幸守候这个成长的历程,真是幸福!

【幸福的守望精彩文章】相关文章:

1.我的180天的幸福_精彩文章

2.人怎样才幸福精彩文章品读

3.守望幸福的优美诗歌

4.生命的精彩文章

5.平凡中的精彩文章

6.童年的快乐精彩文章

7.故乡的水碓精彩文章

8.赞美教师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