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朋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021-11-17 11:08:20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帮朋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帮助朋友解决心理问题?

如何帮朋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有一网友在我的斑竹信箱来信说自己的一个朋友心情一直抑郁,最近又因为爱情问题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想帮助他但又不知如何着手,这是我给他的email答复,在这里向网友们作个汇报,以共同探讨。

  **网友:

  你好!非常感谢你对我信任。

  帮助朋友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及简单又复杂问题。

  有时,朋友之间一两句话说对了,解开了原来的思想疙瘩,问题似乎就消失了,人就变了似的。但有时,可能会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加重了问题。

  撇开心理咨询专家的工作,单说朋友之间的心理帮助,系统地分析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情感支持、知识支持和生活支持。

  所谓情感支持,就拿抑郁问题来说吧,主要使让抑郁的朋友知道你真心关心他,并不是因为朋友的抑郁而关心他,而是因为他是你的朋友,你本来就关心他。可以多听他讲,理解他。

  所谓知识支持,就是要用一些精辟的心理学知识或生活智慧帮助朋友形成新的看法,形成积极的看法。

  一般人常常在上面这两条犯错误,不爱多听,就凭想当然地讲起来,有时讲的还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让抑郁的朋友感到自己问题很严重,或者低人一等,也有可能根本就是教了一些错误的看法和方法。

  所谓生活支持,就是根据抑郁的朋友的具体生活困难帮助他,如他有精力、但没工作,可以帮他介绍一些工作机会;如他想结交朋友,可以带他到自己别的好朋友中走走等。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这是跟据你的MAIL中写的问题,想当然地写了几句,其实也是犯了心理咨询的忌讳―没有深入地了解就发言,所以,你别太在意我上面所说的东西。

  好,祝你和你的朋友都生活愉快!

  最近,时常从媒体传出各种成功人士自杀的消息。2005年2月18日上午,安徽蚌埠市统计局局长刘敏从市政府办公楼9层跳下,自杀身亡。事隔一日,韩国影视红星李恩珠在自己家中自杀身亡,也在同一个月,湖南常德一位千万富翁在自己的小商店中上吊自杀……

  毫无疑问,这些人均是成功人士。他们为什么要走上绝路自杀呢?追究起来,抑郁发作是这些成功人士的杀手。而从人格类型分析,几种人格类型有助于成功人士攀向事业顶峰,但同时也为他们患上抑郁症埋下伏笔。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成功人士在生前都深受抑郁情绪的困扰。也许引起抑郁的因素不相同,但最后都形成抑郁症,也就是因为抑郁症,让这些成功人士的生命失去了色彩,让他们感到生不如死,痛苦万分,让他们感到绝望,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最终选择了死亡,选择了自杀。

  成功人士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为什么成功人士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更大?可以从人格类型上分析。

  “精力旺盛型”人格:

  一般来说,一个人要成功,除了要比较聪明,有丰富的知识之外,还必须有充沛的精力、不知疲倦、热情奔放、勤奋努力、坚韧顽强等品质,通常我们称具有这些特点的个性为“精力旺盛型”人格特征。但是,精力旺盛型人格特征也可以称为躁狂型人格特征,也就是说他们长期处于一种非常轻微的躁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能力达到超水平发挥,往往会获得较大的成功。

  躁狂的反面就是抑郁,也就是说有躁狂症的人发生抑郁的可能性比常人大很多。而如果发生抑郁,专业上称为“双相障碍”,就是“躁狂抑郁症”,躁狂与抑郁接替发生,抑郁发作严重时就会有自杀念头。而且这类人他们的自杀念头往往十分隐蔽,家人和朋友很难发现,一旦发生自杀,成功率很高。一般来说,轻微躁狂状态调整得好,不会向躁狂抑郁症发展,但有些人因为事业成功而忽略了这种精神上的亚健康,往往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进展为抑郁。

  “性格抑郁型”人格:

  另外一种性格的人也容易成功,这种人为人谦和、做事沉稳、一旦目标确定,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往往情感细腻,内心感情丰富,但不易向外人透露心声,性格较为内向,多思虑,这种也属于“性格抑郁型”人格。这是种偏向悲观的人格特征,遇事容易往坏处想,顺境时悲观情绪被掩盖起来,但碰到负面消息多时,他们容易在这种人格的基础发生重型抑郁发作。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笔者曾对62位15-23岁“末诊”于心理专科的患者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学校、家庭、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一些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5%左右。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科人士的眼里,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专科医生来说,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为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62例患者的症状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表现:

  一、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二、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三、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四、要换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五、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六、自杀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以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单纯靠药物或靠心理咨询都是不正确的。当药物治疗缓解改善了病情后,再配合心理治疗,会使患者认识本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如何帮朋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文章:

帮朋友找对象的句子11-13

关于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02-18

为什么运动之后会酸痛?这个问题怎么解决?03-10

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05-05

如何回答考研复试中的专业拓展问题?03-25

2017考研冲刺:常遇到的16个问题及解决方法03-06

2017考研时间无法充值:16个问题要及时解决03-01

帮朋友挽回女朋友感动的话语(精选85句)06-08

CBS已解决《生活大爆炸》续订两季的细节问题03-2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研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