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话上海散文随笔

时间:2016-10-07 10:36:58 原创文学 我要投稿

沧海桑田话上海(散文随笔)

文/阮星

沧海桑田话上海(散文随笔)

长江,母亲的河流,这对上海人说来,感触尤深。因为他们懂得,没有长江,甚至连上海这个地方也没有。

以“沧海桑田”四字概括上海的来历是最恰当的。在新生代第四纪大理冰期之后,古长江三角洲被淹没在海里,成为一片汪洋。滚滚东流的长江,从上游挟带下来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口,又出现了新的陆地。五、六千年以前,今天上海地区的西部,是大片的沼泽地带,而在一些高地上,已有人类生息、繁殖。解放后,上海先后发现了嵩泽、亭林、查山、马桥、严桥等二十四处古文化遗址和数千件出土文物。从这些遗址和文物的考察中,足以看出上海形成的基本过程。其中清浦县嵩泽遗址下层出土的文化遗存,经碳14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最远的距今已有五千九百八十五年,从出土的陶罐、陶釜、骨箭头、石斧、鹿角和一个窖穴里发现的籼稻粒中,不难想象古上海人的生活情景和生产水平。其他古遗址下层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今日上海的一百四十平方公里的市区,至少也有一千七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年来,人们经常在市内离地表三、四米处掘到一些粗糙的陶罐、瓷瓶。对于考古工作者说来,哪怕是发现几块碎瓷片也是如获至宝的。有了这些实物,就有助于回答上海市区成陆年代的问题。如在沪西和闸北都出土过晋代和南北朝的瓷器和瓷片,而在黄浦江东面,川沙县严桥公社毗邻市区的地方,一九七五年甚至发现了唐宋村落遗址。在市区的其他许多地方,也不止一次地发现过唐、宋时代的墓葬和水井。整个市区,在唐代以前成陆,确有依据;浦东的大部分地区,在宋代以前成陆,也是无可怀疑的。沿海一带,都是盐??

古代上海有三大产业:捕鱼、煮盐和纺纱织布。在公元三、四世纪,只有渔业。当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直流入海。江流入海处,古书上称为“渎”。上海地处吴淞江下游,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并且使用一种叫做“沪”的工具。《舆地志》载:“插竹到海中以绳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沪(古书上写作扈)”。早在《晋书》上将吴淞江下游一带称为“沪渎”,上海别称为“沪”,就是这个来历。

当年渔民们到海上去捕鱼,口头喊惯了“上海区”,这里的.“上”是到的意思,久而久之,“上海”两字就成为海边一带的地名了。明弘治《上海志》解释道:“其名上海者,乃地居海洋之上故也。” ( )

宋代以前,吴淞江下游近海处,有两条支流,上海浦和下海浦。下海浦在今虹口区,虽已湮没,但昆明路有下海庙遗址,可知其所在。至于上海浦,有人说是黄浦江的一段,旁有上海镇,南宋时是个海外贸易港口,从东南亚来的海船,多停泊于此,镇上设有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提举司。到了元代至元二十七至二十九年间,才设置上海县。所以有人认为上海这个地名,是从上海浦而来;而上海浦之名,又确系近海之故。

上海还叫做“申”,相传战国时这里是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据史书上说,楚王原赐黄歇淮北之地,黄歇不满意,要求封于江东之地,楚王只得答应。江东范围很广,上海当时只有一个部分成陆,是否以此为据而称“申”,值得怀疑。此外,亦有人说黄浦江是黄歇开凿而命名,也不足为据。经查考,这些说法始于明代,直到上海成为繁华之地以后,以申江、春申、歇浦、申浦作店铺招牌或见诸诗文者才更多。上述这种种说法虽不免出于附会,但因沿用了几百年,这个“申”字与上海也就难解难分了。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真正和上海结下不解之缘的却是滚滚长江水,滔滔万古流。她在造就了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市——上海之后,终于奔流入海!

作者:武汉鑫宏泰船舶公司

【沧海桑田话上海(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上海话绕口令

2.丁酉话鸡散文随笔

3.清明话亲人散文随笔

4.沧海桑田高中作文

5.学说上海话叙事作文

6.上海繁华得过分散文随笔

7.问世间沧海桑田 优美散文

8.上海话歇后语及答案精选